昨日刷到个挺有意思的新闻,周鸿祎说要干掉360整个市场部,用AI来代替人工。
他吐槽曾经办个发布会,市场部几十号人忙多半个月,花钱吃力还让他不满意,计划让一堆智能体来帮他干活,说一年能省个几千万。
刷到这条新闻时,我赶忙去微博、抖音、视频号这一些途径逛了一圈,发现谈论度低得有点不幸。但回头一想,老周这次怕是来真的!!
市场部究竟砍不砍不好说,但他砸钱买热搜这事但是实打实的。并且说实话,老周这回又捡了个热乎,大概率能小小出圈一把。像AI、裁人、砍预算这些,随意一个论题都是自带流量,再下放到争议满满的周鸿祎身上,妥妥的爆款啊。
他这次说到的AI指的便是自家的“纳米AI”,我对这款AI东西的形象,只停留在年头那场送100辆国产新能源车的裂变营销。
其时他大声的喊着“为繁荣经济提振消费贡献力量,推行国产新能源车”,说白了,便是在蹭新能源轿车的热度,再用送车当钩子,引导咱们下载他们家产品。究竟那时国产车企的论题火的很,他也没少在车企圈里频频刷脸。
不难看出,他为了全面进军短视频,打造自己的企业ip,在短视频运营和炒论题上是没少下功夫,确实是有两把刷子。
先说个扎心的定论:CEO很难做成短视频里的顶流IP。相同的,IP也搞不好企业管理。
当然,每个人对IP的界说不一样,我这儿说的是短视频里最干流的那种,得靠“肉身出镜”继续跟粉丝互动的类型。像比尔盖茨、张小龙那种“哥不需要开门运营,江湖上一直都有哥的传说”,不在谈论规模。
为什么这么说?究竟术业有专攻啊!IP和CEO底子是两个不同的赛道。你想啊,做IP就得像老周说的“一人顶一个市场部”,妥当公司最大的出售、最中心的途径,天天泡在观众堆里跟他们互动。
但CEO的活是干什么的?是抓战略、管团队、盯事务闭环等等,这两个身份本质上就存在巨大的抵触。你要是天天忙着拍视频、搞直播、回谈论,哪还有精力管公司战略?说白了,选了做IP这条路,你就成了“前台出售”,再也不是全职CEO了。
这时候再看看军儿,是不是忽然觉得雷总的人设滤镜淡了点?当他把很多精力砸在个人IP曝光上时,便是在干市场部、出售部的活。本质上,他仅仅是个买车的出售算了。
说实线%以上的市场部,尤其是珠三角这一带以小而美著称的企业里,底子没太多所谓的战略话语权,便是个无权无势的规范化履行部分。
企业天然便是寻求规范化的。流程越规范,可代替性就越强,本钱就能压得越低。曾经流水线靠机器人代替蓝领,现在办公室靠AI代替流水线白领。像写案牍、做图、剪视频,AI都能做,对人的专业要求确实是越来越低,人力本钱自然会往下掉。曾经还能吐槽下“用廉价的00后实习生,谁用谁知道,廉价没好货。”现在好了,AI连廉价人力都能代替。
不可否认的是,寻求更低的运营本钱解决方案一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。什么叫更低的运营本钱?5个人干一件事变成一个人干一件事是本钱更低了。相同是5个人干一件事,但产出更高了也是本钱更低了。
在我看来,人类是肯定没有ai聪明的,这个得认。但创意在人,指挥权在人,AI强在履行功率上,那咱们就扬长避短,让AI成为人的延伸,而不是一种代替联系。
所以趋势现已摆在面前了,企业要找的不是用AI干掉人,而是让人用好AI提高功率。